”整个互联网都怒了“ 我越来越怕这句话

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悲剧,这次是结结实实地落地了。

今天一则警方通报引来大量关注:

5月31日,一家三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自杀,两死一伤。

虽然事情刚发生,但里面的信息我们好像似曾相识。

尤其是较年轻的死者邓某:女,28岁,北京人。

很快,经北青网证实,他们正是此前在海口自杀的那一家三口。

不到两个星期,没想到事情居然多次反转,最后发展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。

起因是5月20日女孩用@菲妥妥_穆修修 的账号,在微博以倒计时的方式直播自杀,引来网友围观。

当时,网友纷纷报警,警察及时上门劝阻。

可是接下来,随着女孩的“黑料”被扒出,抢救逐渐演变为围攻:“欠债不还还奢侈消费”、“直播自杀博同情”、“道德绑架亲戚”……

一位警方工作人员透露,他们离开海口时已经放弃了轻生的打算,可是却没有摆脱网友人肉的困扰。

“现在他们家里人连我们警方的电话都不敢接了,因为之前很多人打电话质疑他们,他们不想自己生活受到干扰了。”(《北京青年报》)

对此有人叹息道——

被网友抢救下来的他们,终于还是被网友杀死了。

他们是被网友杀死的吗?

在事件被调查清楚之前,Sir不想过早下这样的结论,否则也就同样犯了武断的错误。

只是,那些通过人肉,打去了骚扰电话,发去了咒骂信息的网友,良心上很难过得去吧。

我们早该警惕——

这是一个“盲人摸象”的时代。

为什么新闻总有那么多反转?为什么言之凿凿总是容易被打脸?

如果说在纸媒时代,记者还在尽可能做全面、深入的报道。

那么在社交媒体,一个事件常常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——

我们先摸到了耳朵,就说大象是扇子;

然后摸到了尾巴,又说大象是鞭子;

接着摸到腿,再改口说大象是柱子……

Sir相信围攻那个女孩的网友中,不少人的品质都不坏,甚至还嫉恶如仇。

但问题也在于此——

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的“冲动性善良”

Sir想起最近还有一个反转的事件。

小凤雅。

去年10月,医生告诉杨美芹:“你小孩患的是视网膜母细胞瘤。”

这个无力承担治疗费用的家庭,得知网上可以筹钱,想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。

网友慷慨解囊,筹得3万多的治疗费用。

然而结果却是大家都不期望看到的:小凤雅在今年5月4日永远离开这个世界。

为什么?视网膜母细胞瘤明明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之一。

一时间,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小凤雅的妈妈,杨美芹

又是熟悉的口吻:

网友,又“怒了”;被喷的人,又“无良”了。

还有把“事件经过”画成了漫画,好像自己是在场者一样;起了《“救我……”3岁女婴正在等待被父母拖死!》的标题,好像已经洞察了小凤雅的想法。

Sir不想诛心,不揣测漫画作者到底是什么动机。

只愿意相信,那些被挑起愤怒的围观者,一定是想行使自己的善良。

因为他们听到了这样的指控——

妈妈重男轻女,骗取、挪用善款,把小凤雅的钱拿去给儿子治疗兔唇,然后让她吃不饱、睡不好,自生自灭……

很快,杨美芹就被扣上了“恶魔母亲”的帽子。

又是熟悉的手段:

网友人肉她,指责、谩骂、诅咒仍一浪接一浪朝她涌去。

访问截图均来自新京报《局面》,下同

其实呢?

热心的网友又又又一次“盲人摸象”了。

他们急于把道听途说当成了事实的全貌。

也盲目下了已有信息不足以支撑的判断。

杨美芹是“恶魔母亲”吗?

Sir看完她接受《局面》的访谈,觉得她更应该被称为一个“走钢丝的母亲”

在有小凤雅之前,杨美芹的职业是杂技演员,每个月一两千块的工资,甚至怀孕四个月还在走钢丝。

她每天在钢丝上练习光脚走路,在钢丝上练习一字马,双脚被钢丝磨得没有知觉。顶蜡烛,两只手一只脚,保持平衡顶蜡烛,蜡油滴在她身上。(来源:丁香医生)

但对于杨美芹,比起杂技,有一条更难走的钢丝,叫做生活。

丈夫无劳动能力,一家五个孩子要养,儿子刚做完兔唇手术,女儿又得了癌症……

在这条钢丝上,杨美芹要背负千钧重担,艰难地保持平衡。

想在困境中平衡,就必然要取舍;向这边倾斜一点,又必然亏欠了那一头。

网友说她消极治疗。

她的确有一点。

因为她在农村,看到得癌症的人都死了,没听说救回来的。

她以为吊水、打止痛药这样的保守治疗,也是在治疗的一种。

当时我没有想着发展这么快啊

他(医生)说保守治疗

我就想着保守治疗,也是给孩子在看病的意思

都是用的药物

网友说她没有为小凤雅倾尽全力。

她的确有一点放弃。

因为她倾家荡产,也支付不起高昂的治疗费用;而且把全家的钱都用完了,其他人怎么活呢?

就是能做一次化疗,一次化疗做完之后还是没钱

就是做一次也没用, 要做好多次,还是必须要回来的

网友说她说不清善款的用途。

她的确也挪用了一点。

因为家里有五个孩子,这个“走钢丝的母亲”,不得不保持她的平衡——

咱不能说五个孩子

凤雅一个人吃,其他看着

也是心里不好受

杨美芹是一个不完美的母亲,是一个顾此失彼的母亲。

但我们谁也没有资格说她是一个“恶魔母亲”。

难道,一个人无力战胜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罪吗?

那些审判杨美芹的人忘记了——

在她的生活中,无论她做出什么样的选择,都不可能达到你所指望的理想情况。

小凤雅死后,因为悲痛,再加上四面八方涌来的舆论压力,杨美芹开始产生头疼、失眠的症状。

她选择的,却是拿着发带紧勒着自己的头。

因为这样她会好受一点。

看到这,当初对她恶言相向的人,是否会于心不忍?

今天,那个微博女孩@菲妥妥_穆修修 去世的消息被证实,依然有网友揪着她是老赖的这点不放。

其实,每一个群情激奋的公共舆论,总会暗含着一种推动正义的渴望。

比如当初骂杨美芹,因为我们痛恨重男轻女。

骂自杀女孩,因为我们痛恨欠债不还。

这些现象可恶,是没错。

但我们把一种普遍的现象,投射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,对他进行围殴,这对吗?

舆论力量,作为一种公器它首先是用以制衡公权力的;

如果我们暂时还无法实现这种理想,也千万别急着——

搞批斗大会,举全民之力,对一个个体拳打脚踢。

前不久Sir刚刚二刷了《无问西东》。

感受是,里面所说的那种“士人风骨”,离现在越来越远了。

相反,最可怕的事情却一直让人心有余悸。

打这个“婊子”,打这个“破鞋”,打死这个“不要脸的”。

好像我们把一个人往死里揍,就能揍出正义来。

可是经历过那么多惨痛教训的我们,怎么能够忘记——

非经程序的“正义”,可能加害每一个无辜的人;

不假思索的“善良”,随时都会成为恶的帮凶。

轰轰烈烈的批斗到底能换来什么?

《无问西东》里,我们看到的是一地鸡毛。

王敏佳九死一生,侥幸活了下来,但是面目全非。

始作俑者淑芬,发现复仇的滋味原来并不痛快,反而要背上一生的良心债。

她跳井了。

Sir真的希望,那句话千万不要是真的——

“人类唯一能够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,人类从不吸取教训。”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编辑助理:库布里没有克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